转自:金融界
本文源自:财联社记者 史思同
财联社10月31日讯(记者 史思同)随着昨日晚间中国银行三季报出炉,国有六大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及交通银行)2023年前三季度成绩单悉数披露完毕。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虽然六大行前三季度净利润均实现了正增长,但营收表现却出现明显分化,呈现出三升三降的局面。与此同时,六大行前三季度净息差也集体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对此业内普遍认为,受LPR下行、存量按揭利率下调等因素的持续影响,未来息差还有进一步探底的可能,但随着各类政策效应逐步释放,经济持续改善,预计明年降幅趋缓,明年二季度后的息差较为乐观。
三升三降,六大行前三季营收分化明显
具体来看,从盈利能力而言,今年前三季度,六大行盈利水平略有差别,但均成功保持了归属净利润的稳步增长。而从营收表现来看,六家银行营业收入的增幅已现明显分化。
其中中国银行、邮储银行及交通银行三家均实现了业绩双增长,前三季度营收依次为4706.26亿元、2601.22亿元、1988.8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7.05%、1.24%、1.66%;同期归属净利润也相对平稳增长,依次为1748.58亿元、756.55亿元、691.66亿元,增幅分别为1.56%、2.45%、1.88%。
反观另外三家银行营收规模更大,但却均出现了负增长。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及农业银行前三季度营收依次为6512.68亿元、5884.4亿元、5333.58亿元,分别同比下降3.55%、1.27%、0.54%;而盈利方面反而表现相对亮眼,归属净利润依次为2686.73亿元、2554.54亿元、2073.5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0.79%、3.11%、4.%。
“由于三季度规模增速放缓、净息差仍然承压收窄,大部分银行净利息收入增速环比上半年下滑,拖累营收增速放缓或降幅扩大。”据东兴证券最新研报分析,大部分银行面临净息差下行压力,对净利息收入及营收增长产生较大影响;而部分银行其他非息收入表现良好,对营收形成正向贡献,推动了营收增速环比上升。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今年第三季度银行业整体普遍承压,从而一定程度拖累了整个前三季度的业绩表现。
从单季度数据来看,六大行中,除中国银行第三季度营收实现了3.40%的正增长以外,其余5家银行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降幅最大的为工商银行,第三季度实现营收2037.74亿元,同比下滑达6.08%。
与此同时,包括邮储银行在内的两家银行,不仅营收承压,净利润更是同样出现了不小的滑坡。其中邮储银行第三季度营收同比下滑0.39%,同时归属净利润降幅为2.41%;交通银第三季度营收同比下降4.62%,同期归属净利润也下滑2.98%。
息差进一步收窄,下行趋势有望明年见底
息差持续收窄可谓是笼罩在整个银行业上方的阴影。仅从国有银行来看,今年六家国有大行无一幸免,净息差均出现了进一步下探。目前仅有邮储银行一家净息差保持在2%以上,但仍较上年同期下降了18个基点至2.05%。
其余几家银行中,农业银行净息差降幅最大,较上年同期下降了34个基点至1.62%;工商银行净息差下降31个基点至1.67%;建设银行净息差下降30个基点为1.75%;交通银行净息差较上年同期下降20个基点至1.30%,为六大行中最低;中国银行净息差也下降13个基点为1.64%。
对此,多数银行普遍将息差下行的主要原因归结于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调及市场利率低位运行的影响。
其中交通银行在报告中解释称,其净利息收益率同比下降,一方面是资产端,受LPR下调后重定价周期持续、收益率相对较高的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面临一定增长压力等因素影响,贷款收益率下降较多。一方面是负债端,企业资金活化不足,叠加资本市场波动影响,零售客户储蓄倾向提升,人民币存款整体延续定期化趋势,同时受境外加息影响,外币负债成本上行,带动整体负债成本率同比上升。
展望未来息差走势,有多家银行高管在业绩发布会上坦言,未来息差还有进一步探底的可能性,LPR下调、存量按揭利率下调等因素影响仍将持续,今年四季度银行以及明年一季度的净息差仍有下行压力。
同时也对明年息差持相对乐观态度。“预计明年(息差)降幅趋缓。”建设银行首席财务官生柳荣在业绩会上表示,随着各类政策效应逐步释放,经济稳中向好,预计银行资产收益率与负债成本率均将出现不同程度的边际改善。邮储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部负责人也直言,如果不发生新的LPR的政策性调整,对明年二季度以后的息差还是比较乐观。
“行业息差或已接近低点。”东兴证券分析指出,9月信贷增量及结构均优,验证信贷需求正逐步改善。在信贷需求改善、贷款定价渐趋平稳、存款利率引导下调之下,息差有望筑底;考虑到存量按揭贷款利率调整以及贷款重定价的影响,息差或在明年1季度见底。
不良率齐降,房地产短期风险仍存
资产质量方面,国有六大行资产质量仍继续保持稳健,今年前三季度不良贷款余额集体走高,但不良贷款率均实现进一步压降。
其中邮储银行的不良率依旧远低于其他五家,截至今年9月末其不良率为0.81%,较上年末下降了0.03个百分点。其次是中国银行,不良率较上年末下降了0.05个百分点为1.27%;交通银行不良率也下降了0.03个百分点为1.32%。
另外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及建设银行的不良率相差不大,依次为1.35%、1.36%、1.37%,较上年末分别下降0.02个百分点、0.02个百分点以及0.01个百分点。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房地产不良近年来一直是备受行业关注的热点,多家银行高管也在近日的业绩会中对房地产风险作出了回应。
据建行生柳荣介绍,从该行前三季度的运行情况来看,不良生成水平同比呈现一定下降趋势。但短期看,个别房企债务风险仍然存在;长期看,市场潜在需求依然较大,从以增量为主转向增量与存量并重阶段。“总体来看,当前房地产市场仍在持续恢复。”他表示。
此外邮储银行授信管理部负责人也透露,该行当季对公领域新增的不良贷款主要是在房地产业和建筑业。不过他表示,房地产业、融资平台一直是该行重点防范的领域,这两个领域资产占比较低,资产质量也比较好,不良率保持在低位。“我们将坚持好控总量、调结构、严准入,坚决遏制高风险业务的增量,提升高评级客户的占比,并深化不良贷款的经营处置,畅通出口。”
“资产质量方面,市场担忧主要来自房地产、地方城投等相关信用风险暴露进而引发系统性风险。”对此东兴证券认为,当前房企融资以及地方化债政策积极出台,有望缓解相关担忧。且底线思维下,系统性风险或不大。此外,稳增长政策持续积极、经济逐步恢复对资产质量担忧亦有缓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