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政信研究院
作者:何晓宇,资深金融证券投资专家
展望2024年的全球经济,就是一个时过境迁、风云诡蛰的历史转折点。经济增长受到压制的原因有四:一是供给冲击的疤痕效应并未消失,外生冲击导致经济活动并未完全恢复到均衡增长水平;二是主要经济体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劳动力减少导致潜在增长率下降:三是全球主要央行持续加息带来的累计效应将在2024年进一步显现,信贷收缩可能造成较为显著的增长拖累:四是尽管2024年全球贸易条件随着全球供应链修复将进一步提升,但乌俄和巴以冲突等一系列地缘政治风险加剧,全球贸易增长趋近但还无法立刻回到正常水平。
全球经济环境将高度敏感。2024年经济增速下行必然伴随利益博弈的深层加剧,叠加地缘政治动荡的影响,全球经济更易受到不确定件的冲击。
中国经济强劲复苏值得期待
从世界经济来看,2024年全球经济或会依然疲软且复杂。但我们有理由对中国经济强劲复苏值得期待。理由如下: 一是外贸结构的优化转型。全球经济的态势或为“缓步增长、快速转变”。如此,尽管外需恢复或仍受制于主要发达国家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与地缘政治冲突持续等因素的影响,但中国经济对中亚、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进出口有望延续较快增长,利于补足全年外贸动能。
同时,“一带一路”倡议的增长效应将继续显现。基于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双边、多边合作机制,利于降低贸易成本并提高贸易便利性,将进一步支持中国外贸结构的优化转型。
二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有望释放经济内生潜能。中国经济将以速度换空间,在增长保持稳定的过程中谋求发展动能的转换、增长质量的提升和人民福祉的改善。虽然爬坡过坎道路曲折,但这是通往中国式现代化和全要素生产率长期提振的沧桑正道,将为中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打开格局、释放潜力、奠定基础。
第三世界经济周期和环境对中国经济发展有利。 经济恢复的增速并非越高越好,要看清经济运行的周期和环境,尊重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不能不顾客观实际,一味追求高增速。
2020年以来,中国经济先后经历了疫情冲击、房地产拖累和部分产业遭受制裁等多重波折,但经济增长仍然顶住压力呈现较强韧性。这主要得益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和逆周期政策在基建投资等领域的发力。对应的,我国经济结构也发生了新的调整和变化。
具体来说,基建与制造业投资占比上升,地产投资对经济的重要性持续下降;疫情给居民总消费带来了“疤痕效应”,但可选商品的消费增长仍颇具亮点;尽管美欧对出口拖累较大,但以东盟、拉美、非洲和俄罗斯为代表的“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与中国外贸合作加深,一定程度缓解了出口回落的压力,且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占比在持续提升。
货币政策:稳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包括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降低政策利率,带动贷款报价利率(LPR)等市场利率下行等。
上述举措为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10月,M2和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别增长10.3%和9.3%。9月,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8%,处于历史最低水平。
同时,我们要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加大对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三季度末,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余额约7万亿元,约占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规模的15%。
总的来看,人民币已初步具备了国际使用的网络效应,为境内外主体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货币选择,有利于为跨境贸易和投融资活动提供便利、降低汇率风险和汇兑成本。下一阶段,我国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外资投资:增速超过今年
随着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发力显效以及私营部门投资增长,2024年中国经济增速有望超过今年。
鉴于经济增速和消费支出的良好表现,明年企业将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同时,外资对中国的投资也将回升。他说,消费、投资、支出和贸易这些关键因素都将在2024年呈现增长趋势,因此明年中国经济增速有可能超过今年。
近期,不少国际组织和外资金融机构纷纷上调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5.4%,瑞银集团、德意志银行、摩根大通均将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5.2%。
消费趋势:前低后高
消费估值修复弹性短期更加依赖于国内宏观经济环境的整体预期,经济预期抬升往往放大消费估值修复弹性;反之,经济预期较低则预计将压制修复空间。
消费者回归理性,品质升级与消费平替并行,在相同或相近的产品设计与质量下,更多消费者选择了具备极大价格优势的国产品牌,这一趋势在服装、家居等品类较为显著。
消费者更加追求生活中的快乐,愿意为精神满足感和情绪价值付费,香氛、珠宝、美妆除本身的功能性以外,更多带给消费者自我愉悦的心情,奢侈品本身具备自我情感表达和自我愉悦的本质属性,形成IP的精神消费品提供情绪附加价值,休闲、成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健康意识下的运动、健身成为日常等。
技术进步和迭代催生的一些消费新方向,两大重点方向一是数字经济,二是生物技术,可重点关注数字经济下的消费应用场景智能家居,合成生物学下农业、食品、美妆领域的迭代机会。
房地产态势:稳中有升
2023年前三季度,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0.6%,而房地产市场的深度调整是拖累民间投资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房地产行业的供需关系发生深刻变化,直接牵动着民生问题、经济问题和金融问题的走向。房地产某种程度上是经济的“牛鼻子”,把房地产的问题解决了,经济改善、转暖的步伐会大大加快。
近期,全国相继出台多条房地产增量政策,那么房地产的价格波动到底什么时候触底?房地产业的调整期还会持续多?这或许无法给出一个准确的时间点,但可以确定的是,房地产不能期望重返过去的辉煌。
我们看到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于房地产有比较明确的说法,就是说要满足各类房地产企业的融资需求。我个人的解读是,在供给端要给更多的合格房地产企业发放贷款。做了这件事之后,我觉得房地产就容易稳定下来。如果要预判的话,到明年二季度,大概我们能够看到房地产稳定下来,不再下跌,甚至可能略有增长。
地方债:提前批额度已在路上
目前中央提前下达2024年度部分新增地方债务额度,合理保障地方融资需求。机构预测提前批额度或超2.7万亿元,可能继续向东部财政状况较好的地区倾斜。
后续的“一揽子化债”定下政策基调:省级负总责,地方各负其责,中央给予适度支持。即本质上地方债务的偿还仍需地方负责,但当地方债务压力穷尽本级努力仍无法缓释的情况下,还是需要上级给予一定的信用支持,这也是“省级负总责”和“中央适度支持”的前提。但在中央层面,本轮支持是适度的,主要为边际兜底解决一定的流动性问题,由于地方的高杠杆,考虑中央的操作空间,并不会再次重复上一轮的大规模债务置换等操作,更多会在特殊再融资债、应急流动性工具等角度给予地方一定倾斜。
目前各地特殊再融资债持续落地,金融机构配合区域内非标债券等置换逐步推进,虽然各地贷款置换方案进度或不一且多数未见公开,但各地方案持续推进下,化债对于城投债刚兑预期的强化难以扭转。
股市:市场信心将重聚
2023年A股市场先扬后抑,整体表现略显平淡。2024年市场信心将重聚,投资者行为变化驱动估值修复是A股市场的主旋律。
预计2024年股市表现可能前稳后升。A股上半年修复弹性更大,下半年震荡分化。跨年到明年一季度是市场信心提振比较明显的窗口,A股修复斜率也最大。随着国内经济目标和修复斜率得到验证,资本市场投资端改革落地起效,明年二季度市场预计继续修复,斜率趋于平缓。下半年国内经济将恢复至潜在的中高速增长水平,美联储如期进入降息周期,A股结构开始出现分化。
当前A股处于底部位置,消费、TMT诸多细分板块性价比显著,2024年企业盈利和估值有望双升,结合盈利边际改善、政策驱动等多重因素,成长板块会相对占优。
中国正处在发展的十字路口。传统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同步走弱,房地产行业的收缩超出预期,增长内生动力不足,市场主体信心缺乏,人口进入负增长和加速老龄化阶段,都对经济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从短期看,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和协调配合,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金融政策,改善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不断推动内生动力增强、市场预期改善、风险隐患化解,才能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从长期看,大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引导创新驱动、消费拉动和服务升级等新的增长模式,才能实现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